树葬深解

洛阳六喻公墓直通车
2024-07-04

2021226

20210226


20200828

20210226


树葬,是用树替代墓碑的方式,具体可划分为两种形式:保留骨灰的节地树葬和不留骨灰的生态树葬。也称为“风葬”“挂葬”“木葬” “悬空葬”等。树葬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,其特点是把亲人的骨灰洒进树下,没有任何殡葬设施,而是纪念树为标记。有利于保护耕地和土地,呵护生态,推动人和大自然和谐共生。


树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,中国历史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树葬的记载:《魏书·失韦传》载,失韦人死“尸 则置于林树之上”;《北史·契丹传》载,契丹 人父母死“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,经三年后 乃收其骨而焚之”;《隋书·地理志下》记有 “盘瓤初死,置之于树”等。

树葬的基本方式是公民通过自愿、自费认养或栽一棵树,将故人的骨灰撒埋于树根下或撒在树根边。后人祭扫时,可将花瓣撒在树根四周,芳土渗入大地,以寄托哀思。


截至2023年,中国已有26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意见,自愿选择生态安葬方式的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。在洛阳民政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各家陵园举办一届生态公益树葬,符合条件的市民均可报名参与,费用全免。


西藏的珞隅和林芝有实行树葬的习俗,在大树杈上搭台上架棚,将尸体及随葬的日用品、装饰品-块放在棚里。另一种是在大树上挖一个与尸体一般大小的槽,尸体与日常用品、装饰品一同放内。林芝地区的树葬针对1 岁以内因病天折的小孩,用小木箱做成树棺绑在树上,随葬品专门用一个包裹装好,也一起捆在树上。中国东北的一些少数民族,则是砍一段大树先把树段的一面砍平,再挖成槽形,将尸体放进槽形木中,上面覆盖一槽形木段做盖,然后用树皮扎住挂在树上。鄂温克族的树葬也叫“风葬”,一般在夏季执行。其葬法是:人死后要梳头、洗脸,用桦树皮或苇子包上尸体放在森林中的木架上,尸体上面覆盖树枝叶,任凭鸟类啄食,以肉尽为升天。


据研究,这种方法可能与早期的游猎经济有关。有些观点认为,古人相信逝者的精灵仍留在森林之中,如同生前一样贴身守护,故采取了树葬法。同时,还有一种观点推测,树葬源自于远古时期的树居生活。原始人自居于树上,当生命终止后,自然也选择“依树而居”作为灵魂的归宿。


1997年7月,中国发布了《殡葬管理条例》,截至2023年,共实施26年,殡葬立法理念、立法环境、立法条件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。2016年2月,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》,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海葬、树葬、深埋、格位存放等不占地或少占地、少耗资源、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。2016年6月,民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《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》,提出积极推行火葬区骨灰撒海、撒散、植树(花、草)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。据殡葬绿皮书援引的数据显示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广东省新建56个海葬(树葬)纪念设施,节地生态安葬率超60%。在浙江省温州市,到2022年,全省节地生态安葬率达70%以上。山东省肥城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,总结提出“深埋还耕、深埋造林、树葬公益林、卧碑、骨灰堂、壁葬”6种节地生态安葬模式,节地生态安葬率达90%以上。


树葬,是一种环保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葬式,其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见。同时,人们祭扫时会购买花瓣等绿色祭品,将花瓣撒播在树木周边,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,增加树木营养,减少上坟烧纸带来的森林火灾。对保护耕地、林地生态环境,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、倡导文明节俭殡葬新风大有裨益。


同样树葬减轻了人们的经济负担。各地的树葬服务,需要500至1000元(含土地维护及管理费用)就能完成,这只是传统墓地价格的约16%。以每棵树葬800元为例,相当于每年新增造林资金达64亿元,占2002年国家林业总投资额度的18.9%,是国家投资给国营林场资金的70多倍,能够帮助解决全国近2000个贫困林场及20万贫困职工的生活问题。


阅读42
分享
写下您的评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