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安县盘龙山陵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龙文化:在中国文化中,龙有着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,与华夏民族的先祖传说相关,后来成为皇权象征。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、女娲皆龙身人首,又被称为 “龙祖”,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、黄帝也和龙有密切关系,中国人自称为 “龙的传人”。盘龙山陵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体现了对龙文化的尊崇,以 “盘龙” 命名,寓意着吉祥、庄重与传承。
孝文化: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,倡导厚养薄葬的观念,鼓励对在世老人多尽孝心,不仅在物质上孝敬,更重视精神的孝敬,这也是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盘龙山陵园在设计上融合 “释道儒” 传统文化,以宗教、风水、人文、风俗和孝敬文化理念,不断完善各项配套和服务设施。大门采用传统的 “三间四柱” 牌坊,由棂星门衍变而来。古人云 “死生亦大矣”,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生老病死、生养死葬,认为一块墓地不仅关系逝者尊严、生者利益,更与家族兴衰、族群绵延息息相关。
2021年在陵园开园、开光吉时,法师们对整个陵园进行洒净仪式,邀请八方宾朋到场近千人,紧接着进行地藏王菩萨的开光仪式。吉时到,现场礼炮齐鸣,锣鼓喧天。在地藏王菩萨广场,法师们进行神圣的开光仪式,信众们虔诚地跟随着法师礼佛、祈福、献香、供香、叩拜,此时天降祥瑞之兆,云雾笼罩的天空打开一个天窗似的,天空中一道绚丽的佛光直接正照射在开光菩萨身上,使得天空到菩萨之间佛光异彩,开光菩萨身后的云雾中,出现菩萨双手合十显圣,逐渐与开光菩萨合为一体。这种仪式和景象充分体现了释道儒传统文化在盘龙山陵园的融合,为陵园增添了神圣的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传统祭祀文化:如中元节,这是追怀先人的文化传统节日,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。陵园在这样的传统节日会做好相关服务,并且倡导文明祭祀,如用鲜花换纸钱等,既尊重了传统习俗,又推动了文明新风,体现了对传统祭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
风水文化:盘龙山陵园是经新安县人民政府、新安县民政局批准建设,由新安县民政局主管的公益性公墓,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化团队进行管理、服务、建设。陵园坐南朝北,背靠东郁山、西郁山,西接青龙山牛心寨,东邻青石山,前靠金斗山,中间有涧河穿过,依山势而建气势非凡,山环水抱,风生水起。这里的风景如画,环境宜人,环境与风水相得益彰,风水宝地实至名归。
生态绿色文化:盘龙山陵园坚定绿色生态发展理念,着眼人文化、园林化、生态化、艺术化目标,坚持做小型艺术墓,走节地生态之路,建绿色生态陵园。为推动殡葬风俗改革,陵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大力推广文明祭扫、生态安葬的理念,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,鼓励市民选择草坪葬、树葬等生态葬法,目前已取得不错的成效。同时,陵园还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开展,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,包括免费的饮用水、纸巾,24 小时安保巡逻,免费停车等,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。
党建文化:陵园重视党建工作,成立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,定期召开党员大会,组织党员开展各项活动,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,通过党建引领提升服务质量,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,这体现了对党建文化的积极践行,也为陵园的文化内涵增添了独特的色彩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