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行邙山,今天正好游一下洛阳邙山公墓。 游公墓跟去殡仪馆的感觉略有不同,火葬场让人直面死亡,置身公墓则让人回顾生命的诞生、成长、衰老、死亡,最后腐化、坏灭、幻变、消失。缘起性空是客观规律,谁也不能例外。
洛阳邙山公墓位于邙山中心位置,又是在洛阳中轴线上,坐北朝南。东与道教圣地“下清宫”相邻,西边、北边被上清宫三千亩森林公园所环抱。
2012年底小浪底引水工程完工,邙山大渠引入金水河河水,河水从邙山公墓和下清宫的门前流过,阳春三月,春暖花开,人们携妻带儿,一家老少到邙山来祭祖扫墓后,到上、下清宫参观老子文化,到道源书画院欣赏大家李留海的精品石头画,到森林公园踏青游玩,到翠云谷中观云品茶,在金水河边漫步垂钓,傍晚再到邙山晚眺去看万家灯火。把平时工作中的一切烦恼压力都抛到九霄云外,是何等惬意的事情。
很多人忌讳陵园,怕不吉利。若有平等心,则能等闲视之,亦可平静,平安。人终有一死,百年后,谁不是一抔黄土?生于河洛, 归宿邙山,未尝不是一大安慰呢。
进了大门,是座假山,花木映衬,流泉叮咚。清幽静穆中透着灵动,足见设计者的用心。国公园,唐朝一李姓国公的墓园旧址,现在成了公墓,也算福泽后人了。
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。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“明朝游上苑,火速报春知,花须连夜发,莫待晓风吹”。百花慑于此命,一夜之间绽开齐放,惟有牡丹抗旨不开。武则天勃然大怒,遂将牡丹贬至洛阳。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,这更激怒了武后,便又下令烧死牡丹。枝干虽被烧焦,但到第二年春,牡丹反而开的更盛。
死亡,是谁也回避不了的。千古一帝嬴政为此焦虑过恐惧过,比起唱《正气歌》的文天祥,那差的可不是一两个等级。还是泰戈尔说得精彩,“生如夏花之灿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。” 这真是来自佛国的坦然随性。
一块好的墓地造福的是子孙后代,好风水的墓地可以让逝者早登极乐世界。洛阳市邙山公墓依山傍水而建是人们普遍向往的优美环境,也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,反映在风水学说里的就是“山主人丁水主财”,意思就是择山,可以令后世人丁兴旺。
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和干净整洁的园区道路,给人一种贴心的感觉,可见园区管理员之用心。园区内的几处微景观,花草、绿植、果树等,犹如公园一般。
洛阳邙山公墓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,是相当成熟的经营性公墓,管理规范,制度完善,深受洛阳市民的好评和信赖,如今的邙山公墓经过多年的建设整修,环境清幽,竹影柏林茂密,墓区产品丰富,价格实惠,欢迎市民选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