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生在苏杭,死葬北邙”。苏杭地区有“天下粮仓”之称,生在苏杭衣食无忧,死葬北邙是什么原因?就是因为北邙风水好?北邙风水好具体指的什么?这个原因就是北邙不仅地势较高,还有一个独特的地理构造和奇特的地理环境。它地表以下有5—15米的土层,渗水率低、粘结性能良好、土层中水分含量极低,土壤质地坚实紧密,不会有渗水现象发生,死者的棺材埋进去后,不会被地下水浸泡,从而得以长久保存,最适于安置墓穴。
邙山又名北芒,横卧于洛阳北侧,为崤山支脉。东西绵亘190余公里,海拔250米左右。邙山,主要指洛阳城北的黄土丘陵地带,它高出黄河、洛河水面约150米。南北宽16公里左右,东西长30余公里,面积约500平方公里。邙山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,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。 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。其最高峰为翠云峰,在今市区正北,上有唐玄元皇帝庙。古时树木森列,苍翠如云。登阜远望,伊洛二川之胜,尽收眼底;傍晚时分,万家灯火,如同天上繁星。“邙山晚眺”,被称为“洛阳八大景”(龙门山色、马寺钟声、天津晓月、洛铺秋风、铜驼暮雨、金谷春晴、邙山晚眺、平泉朝游)之一。
邙山北依黄河,南瞰伊阙,怀揽洛水,东望嵩岳,西瞻崤函,东出口的凤凰山与双龙山遥相呼应,大有双山锁洛伊二水之势。从空中俯视,邙山岭仿佛是一条巨龙,顺黄河与洛河委婉盘旋,气势之宏伟,波澜之壮观;在神州大地上是极为罕见的,是传说中的七十二福地之一。
邙山被誉为帝陵之乡,是中国历史上埋葬帝王最多的地方,最早在这里安葬的是东周王墓,多达8座,之后又有东汉5座,曹魏墓1座,西晋帝陵5座,北魏4座,五代后唐帝陵1座,这其中如果加上大臣陪葬墓,那可以说是中国墓葬最为集中的地方。邙山是中国古代墓葬的一个奇观,被称为东方金字塔,邙山陵墓群是目前中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。有东汉、曹魏、西晋、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、大臣的陪葬墓,总数在千座以上,为东汉(25年—220年)至三国(220年-280年)时期的古墓。邙山上,大大小小的土包,就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、达官显贵的墓冢,这就是邙山古墓群。
如今,洛阳城北的邙山因风水盛名远播海内外,自西至东合法陵园林立,有十余家之多。这也是因地制宜,好风水开发出来惠及寻常百姓。这些陵园皆得益邙山风水,或依山就势,或建造得如现代公园,或以交通优势取胜,或以价格博取眼球。洛阳的殡葬墓地业呈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,周边地区、县市有不少客户慕名而来,在洛阳买房落户,为老人购买邙山墓地,给洛阳市注入新的活力,北邙也以崭新的业态崛起于洛阳市经济结构中,为洛阳的经济繁荣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