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两大殡葬巨头的业绩冰火反差分析

2025-09-12

2025年上半年,福寿园与福成股份的业绩堪称“冰火两重天”。

福寿园(01448.HK)上市13年首次亏损:上半年收入6.11亿元,同比降44.5%;股东亏损2.61亿元。墓园服务收入由9.06亿元跌至4.77亿元,主因上海单穴限价传闻(16万元)及均价骤降47.5%。

福成股份(600965.SH)子公司三河灵山宝塔陵园:上半年收入7071万元、净利2820万元,均增逾40%,与福寿园形成反差,显示行业分化加剧。这并非偶然,而是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业务底色与战略路径,在遭遇行业“供给侧改革”与宏观经济逆风时,必然呈现出的分化结果。其核心逻辑如下:


(一)利润差异形成的三层“滤镜”分析


第一层滤镜:政策与经济的“冲击靶点”不同


对福寿园(01448.HK):精准爆破。 福寿园的利润核心是高单价、高毛利的艺术定制墓,其客户是对价格不敏感的高净值人群。这使其同时暴露于两大火力之下:


政策端: 上海“单穴限价”传闻(无论真假)直接摧毁了高端市场的定价逻辑和消费者预期,导致交易冻结。这是其墓穴均价暴跌47.5% 的最直接导火索。


经济端: 消费降级趋势下,单价数十万的墓穴属性从“必需品”滑向“可选消费品”,需求被延迟或降级。两大冲击叠加,对其业务基本盘实施了“精准爆破”。


对福成股份(600965.SH):侧面规避。 三河灵山宝塔陵园的定位是满足北京外溢的刚性需求,主打中低价位传统墓型(均价通常在10万以下)。


其客户本身价格敏感,追求的是“入土为安”的性价比解决方案。因此,相同的经济下行环境,反而将其产品的相对性价比优势放大,承接了从北京本地高价墓园乃至福寿园外溢的客户需求,实现了逆势增长。


第二层滤镜:资产与战略的“历史包袱”不同


福寿园:扩张后遗症的集中显现。 其过去奉行的全国并购战略,在行业上行期是攻城略地的利器,但在下行期则成为拖累。许多被收购的地方陵园自身经营不善,整合成本高企且持续亏损,在上半年集中拖累了集团利润。同时,为未来发展而储备的土地需计提巨额折旧,在收入端失速时,这部分固定成本无法被覆盖,显著放大亏损。


福成股份:聚焦战略的红利释放。 其业务高度聚焦于京津冀区域,没有沉重的历史并购包袱。资产结构相对更轻,运营效率更高,因此在行业风浪中展现了更强的韧性和弹性。


第三层滤镜:未来预期的“定价逻辑”不同


资本市场为股票定价,看的不仅是当期利润,更是未来利润的可持续性。上海限价传闻,让市场担忧福寿园依赖高端墓地的商业模式走到尽头,因此其股价和估值承受了巨大压力,这反过来也加剧了其“上市首亏”的舆论冲击。


福成股份的增长,则向市场验证了其聚焦刚性需求、主打性价比模式的抗风险能力和阶段性优势,获得了更高的市场认可度。


(二)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预判:在“公益”的轨道上跳“价值”之舞


当前的业绩分化,是行业告别野蛮生长、进入强监管、公益化新时代的开幕曲。未来已非常明确:


利润空间结构性收窄: “一口价”清单、96101热线等举措,旨在彻底击穿信息不对称,将基础服务回归公益。这意味着,过去依靠传统墓穴土地溢利和捆绑销售的暴利模式将永久性终结。


竞争核心根本性转移: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资源的竞争,而是运营效率和服务价值的竞争。所有企业都必须在政策划定的“公益牢笼”里跳舞。


生存之本: 极致的管理降本增效,在限价范围内仍能依靠规模化和标准化服务维持健康利润。


发展之翼: 在合规前提下,开发无法被简单定价的个性化服务(如高级礼仪策划、生命叙事、哀伤辅导等)和高附加值生态产品(如艺术节地葬),满足消费者更深层的情感需求。


结论:

福寿园的巨亏,是其旧商业模式在与新时代碰撞中经历的剧烈阵痛;而福成股份的高增长,则是其当前战略与阶段需求高度适配的阶段性胜利。长期来看,这场考试才刚刚开始。谁能更快地甩掉历史包袱,并成功转型为“公益普惠基础上的高效服务运营商”,谁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。 行业正在经历一次彻底的出清与重塑。

阅读1
分享
写下您的评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