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死亡禁忌,拥抱生命之美

2025-03-03

打破死亡禁忌,拥抱生命之美

家人们,今天咱们要聊一个特别的话题 —— 死亡。别觉得忌讳,听我讲完,您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看法。在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里,胡静丈夫朱兆祥的举动,可让不少人重新审视了这件事。
朱兆祥,马来西亚孝恩集团的掌门人,他躺进定制棺木的那十秒钟,震撼了无数观众。他说,死亡不是禁忌,而是生命教育的最后一课。他家的园林式墓园,苏州亭台和热带雨林奇妙融合,美到网友都想提前预订养老位。这背后,有着一段特别的家族故事。
上世纪 80 年代,朱兆祥的父亲朱正华,这位客家人后裔,从会计所退休后,在吉隆坡郊外买下荒地。他坚持把墓园当园林造,移栽 3000 株热带植物,打造出马来西亚首座江南园林式安息所。如今,孝恩集团的 “和光阁” 园区,樱花步道与佛塔相望,清明时节都成了网红打卡地。这可不是传统印象里阴森的墓园,而是充满生机与美感的 “生命花园”。
朱家三兄妹更是把殡葬升维成文化事业。他们为二战老兵建纪念馆式墓区,让英雄有了体面的安息之所;推出可种咖啡树的生态葬区,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;还开发 VR 数字灵堂,方便海外亲属祭扫。他们说,卖的不是墓地,而是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。
在孝恩文化展览馆,72 岁的林阿姨正在设计自己的 “人生毕业礼”。她选的是徽派马头墙墓亭,碑文刻着自创的俳句,祭品清单里还有老伴爱抽的南洋雪茄。林阿姨说,以前觉得谈这些不吉利,现在反而安心,就像提前收拾好行囊,等时候到了从容出发。这种观念,正引领着新潮流。生前契约服务增长 300%,老人组团定制告别仪式;家族墓园设计成了新刚需,四合院式最受欢迎;数字遗产托管也备受追捧,能传 300 年的电子家书,承载着家族的记忆。
胡静在节目里擦拭着丈夫准备的告别信,笑中带泪。她明白,丈夫越折腾这些,越说明对生命的尊重,也让他们更懂得珍惜当下。就像孝恩园里青石上刻的话:“认真告别的人,才懂如何好好活着。”
家人们,死亡并不可怕,它是生命的一部分。当我们不再把它锁进晦暗的柜子,就能看见生命尽头盛放的人间春色。我们的账号【生命美学研究所】,就是要和大家一起,正确看待死亡,珍惜生命。现在扫码关注,就能领取《人生终章规划手册》,里面有遗嘱模板、告别仪式创意,还能免费预约孝恩园云游览,体验园林式生命公园。在评论区留言 “向死而生”,还有机会抽取 10 位粉丝,获得专家咨询。让我们一起,打破死亡的禁忌,拥抱生命的美好!


阅读11
分享
写下您的评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