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成都女子小谢2年被家暴16次,终身要挂着粪袋生活的新闻冲上热搜,其遭受的伤害令人触目惊心。施暴者在狱中还扬言报复,其家人更是丧心病狂地帮凶。那些血淋淋的伤痕、肆无忌惮地威胁,看的人头皮发麻,网友纷纷呼吁严惩凶手。作为父母,看到如花似玉的女儿被祸害一生,我们不禁要问:婚姻真的必须有吗?我们还要逼孩子结婚吗?
婚姻安全与个人选择
当前社会中,离婚率高企,婚内家暴、骗婚洗钱、杀人等事件频发,前有泰国女孩被渣男推下悬崖,真相竟是对方贪其钱财精心布局多年;2021年上海一餐馆老板李某在轮船上上演现实版《消失的她》,为骗保1200巨额理赔骗婚杀妻...作为父母,我们希望孩子结婚是为了更幸福的生活,如果婚姻不能提供这种保障,甚至带来生命财产风险,我宁愿孩子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经济压力与育儿成本
除了婚姻风险,生活成本的上升,尤其是房价和教育费用的增加,使得许多年轻人对婚姻和育儿感到压力巨大。他们选择不婚不育,不完全都是自私,不想承担责任,而明白人生短短几十年,与其为了结婚生子使自己和家人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,也不愿让孩子在低质量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成长。这种差距不仅仅表现在财力、更多的是理念、眼界和生活方式,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将社会阶层的划分延续到下一代,让后代也承受无法选择出身的重压,作为父母何尝不懂,这种悲凉和无奈令我更加心疼当代的年轻人,他们不靠父母努力前行,我选择支持我的孩子。
自我意识的觉醒
随着社会的发展,年轻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,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并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。他们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,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规划做出选择。作为父母,我们不能以上个世纪六、七十年代的观念来衡量和代入未来社会,社会的发展没有人能阻止,顺其自然未必不好。
如果孩子选择不结婚,晚年生活会不会孤单凄凉?
网上有个提问:
“假如N多年后,你送走了父母世上再无至亲之人。你也没结婚,你会干嘛?”
有一个回答让人泪崩:
“坐在门口等父母来接我,就像我小时候一样…”
香港作家西西却活出了另一种样子。85岁不结婚不生孩子,莫言曾称她具有飞扬跋扈的想象力,是最具童心的作家。她总以一种积极的游戏的目光写生活,是一个专心于“游戏”的说梦人。西西与琼瑶、张爱玲不同,她是清醒理智而且现实的,她以自身印证了萨义德所言艺术家的晚期风格,实现了自身与时间的抵牾,与秩序的纠结与交流,站在社会的边界,将生老病死,凝练成小说。西西一生酷爱写作,昂扬纯真,爽朗诙谐,灵动活波,自然随性。她说:苍老如同成长一样,都是惊心动魄,却也让人变得从容。每个恐惧老之将至,害怕独自生活的人,都应该读读西西,从她的身上或许能够看到未来10年20年30年城市独居老人的生活方式。活的平淡坦然,死的从容不迫,很可怕吗?
从另一个角度讲,如果多少年后,人们的观念变了,当代单身的年轻人到那时也是一个群体,依然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对象,相伴到老。而当下生孩子不应该成为让他们结婚的理由。你觉得呢?